为促进中美两国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法律实践方面的交流,加深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理论认知,近日,由437必赢会员中心规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耶鲁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在深圳共同举办的“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及其发挥”会议2014年5月20日在深圳举行。来自耶鲁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437必赢会员中心、暨南大学以及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等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食品风险交流是指就食品风险及与风险相关因素方面的信息与意见在风险评估者、风险管理者、消费者以及其利益相关方之间展开的互动式交流。我国目前的法律对风险交流没有作出规定,但也有较多实践。
美国罗格斯大学食品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FDA风险交流咨询委员会主席William Hallman教授表示,由于人们更倾向于关注和保留负面的信息,因此较好的做法是说明食用某种食物的总效果。从心理学角度,由于风险/益处的表述方式会影响到受众感知,因此风险表述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他说,风险交流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帮助民众合理地应对风险。在风险交流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风险的性质、风险信息的提供范围、可能的目标受众,以及如何覆盖目标受众等。
美国FDA前首席法律顾问Peter Barton Hutt表示,美国的《联邦登记法》《行政程序法》《信息自由法》这三部联邦法律奠定了美国食品风险交流的国家政策,这三部法律结合起来保障了美国消费者理解和参与食品安全决策的权利。作为基本的历史经验总结,他指出:把风险评估适用于食品安全不是简单和容易的工作;向公众交流食品风险问题和决策免不了会引发争议,但掩盖食品安全问题将会背叛公众信任,摧毁监管机构自己。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杏芬总结了风险交流框架的三个要素,即科学、法制和理性。“科学是基础,法制为先,要依法依规管理风险,此外,各主体要理性地面对食品风险问题”,她说。
与会学者还就风险交流的信息限制,在产品质量较低水准情形下的风险交流,对小餐馆和路边摊的管理,如何以多元化的组织参与让公众增加理性态度、消费教育,消费者组织在风险交流中的作用,食品安全中的社会共治以及技术支持,如何避免因对风险认知错误而导致的过度反应等展开了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