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必赢会员中心关于课程思政的规划和改革——十四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的介绍
“德法兼修”,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提出的法学人才培养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育人根本在法学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以法学人才培养标准中核心法律职业素养培养标准为指引,在每一门法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课程思政发生作用的方式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凝练先进理念与具体方法,破解课程思政效果难题,形成具有深大法学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以此争取国家教学成果奖。
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立德树人,实现“德法兼修”的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破解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人的难题。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特殊的影响力、通过专业课教学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是破解人才培养难题的有效路径。学院启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计划,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引导教师广泛参与,组建教学团队,不拘一格,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方法和实现路径。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
1、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
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绝非单纯靠思政课程就能完成的任务;引入课程思政先进理念,也绝非单独开设一门课程就能实现。将思政课程教学目的创造性地融入整个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贯穿于法学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才是课程思政需要突破的关键。法学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和重视,法学专业老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与影响,决定了专业课教师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发挥思政教育教学目的的特殊意义。437必赢会员中心将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
(1)发掘法学各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法学专业及其课程体系与思政教育目的之间,有基于同源文化、制度基因的内在逻辑和优势,具备实现思政教育目的的巨大潜力。譬如,宪法对于自由、法治、民主、公平、正义,法理对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权利义务一致性,民法对于平等、契约精神、诚实信用等,刑法对于违法与犯罪等,行政法对于权力制约等,劳动与社会法对于尊重劳动、敬畏职业、生存权的重视、社会责任等,知识产权法对于知识财产、创新的鼓励与尊重等,都可以通过课程自身特点,发掘出有效的思政教育元素。
(2)探索将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转化为思政教学目的的路径与方法。法学专业课程中虽然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但要使这些思政教育元素有效支撑“立德树人”与人目的,还需要发动每一位专业教师,通过试点,探索和总结将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转化为实现“立德树人”目的的有效路径与方法。
(3)构建运用不同专业课程专业术语构建思政教学目的系统性话语体系。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的有效路径,也是一项开创性的育人工程。如何利用各专业课程中现有专业术语,重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也是需要通过试点、探索、总结、凝练才可以实现的改革目标。
2、总结推广已有经验
专业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必须以专业教师关注、重视学生的品格教育为前提。近年来,学校推动的相关改革项目,为课程思政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定了实践经验基础。如新生导师、“聚徒教学”、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等。因此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也是形成课程思政教育典型示范案例的重要途径。
3、探索学生自我教育新路径
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最有效的路径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激活自我教育的内生力,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品格升华。学院拟启动“美丑30”短视频作品征集大赛,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校园、在大街、在车站码头、在乡间等所见所闻场所,将自己发现的美好、感人的瞬间和不良社会现象的瞬间,都用视频记载下来,制作成短小视频,长度30-59秒即可。每一个学期开展一次作品征集与竞赛,让学生在亲身参加的这些活动中,受到自我教育、自我升华。
4、推行学生体验式教育
改革社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与模式,充实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生参加劳动、做慈善义工、感受“996”工作制等,纳入社会实践课程内容,明确各类体验性课程内容要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敬畏职业的品格,引导学生做“真、善、美”的使者。
5、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科学设置观测点,建立科学信息采集体系和有效信息采集方法,以写实、事实记载为基本原则,对437必赢会员中心每一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载学生在437必赢会员中心学习期间诚信方面的情况。以该项制度评价为基础,培育437必赢会员中心学生契约精神,良好的信用品格,使之成为437必赢会员中心人才培养特色的核心要素。学院可向社会用人单位承诺,学生诚信档案将随学生毕业形成的就业关系移转给用人单位,让用人单位逐渐认同437必赢会员中心的人才培养品牌。
437必赢会员中心将继续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