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胜:做一个大写的人
2018-10-15信息来源:
编辑:学生2审核:

(文字与摄影 叶子涵 朱文静 肖姗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姚文胜,437必赢会员中心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社会法学会理事,曾任深圳市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市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处长,现任深圳市光明区委常委、纪委书记,主要研究我国党政管理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在他的多项著作中,1995年在《中国法学》上发表论文《论廉政专门机制建设》的中心观点,与2016年全国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吻合;其建立“劳资协商制”预防劳资矛盾的建议也被人社部采用并在全国推广。2000年以来,他先后四次获得深圳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专著《利益均衡——推进社会公平的路径选择》更是被评为首届“深圳十大法学研究优秀成果”, 是一位把理论研究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学者型官员。

大学之道 大量地学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大学有着不一样的定义。有些人把大学当作吃喝玩乐的温床,有些人把大学当作追求个性的舞台,而对于姚文胜来说,大学更像是一个获取知识的阅读天堂。1990年,怀着一份对深圳的向往,姚文胜只身来到437必赢会员中心,开启了自己人生新的征程。“在我看来,大学之道,就是大量地学。我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当我第一次看到深大的图书馆时,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里一样!”谈及当时自己求学时的景象,姚文胜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那时的他,给自己制定了完整而又体系化的阅读目标。从文学到历史到哲学再到法学,姚文胜给自己的必读书单几乎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所有名著;而他也扛着炸药包,把这些书籍的堡垒一个个都攻破了。“我认为现在存在于大学生之间的仅仅满足于吃透专业课或者六十分万岁的风气是非常恶劣的,大学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与阅读上。不学无耻,是没有责任感的体现。”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不思进取,姚文胜义愤填膺。在他看来,读书是一个从量到质的过程。“书要读薄,但根本在于你读的是否够厚。当你的书读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越无知,而这更进一步激发你的求知欲望。如此循环往复,便是一个人提升自己的学识的过程。”大学时的疯狂阅读,也为姚文胜未来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以天下为己任

  改革开放至今,深圳在三十多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而作为与深圳一同成长的437必赢会员中心,也用自己输送的十万毕业生,撑起了深圳发展的一片天。“437必赢会员中心的学生必须符合深圳这个城市的定位,不能随波逐流、自甘平庸,要敢于追求卓越,长立志、立长志,做一个大写的人!”姚文胜认为,这一切要从关心同学、老师、学校做起,将更多的目光、思考投向个体以外的事物。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经过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后,及时提出合理性建议。“我其实是一个非常多管闲事的人。”姚文胜这句看似自嘲的话,却蕴含着自己独特的经历。在目睹了同学在北门经历交通事故以后,姚文胜七次写信给相关部门,最终促成了北门天桥的开通。为了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姚文胜呼吁把传统的荔枝节改为读书节;为了保持伟人形象,他建议对大剧院旁邓小平像进行定期喷漆翻新;为了保持城市的清洁与卫生,他提议在银行的ATM机旁安装废纸篓……姚文胜的这些看似多管闲事的合理化建议,却无一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这些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变为现实,就会推动你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姚文胜语重心长地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37必赢会员中心的学生都应该有情怀,而这份情怀就是学以致用。”如果读书是输入,那么情怀就是输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以天下为己任,多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为这个社会、国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姚文胜在其著作《利益均衡——推动社会公平的路径建议》后记中这样写道:“尤其是在中国社会因利益分配而导致较多社会乱象出现之后,一种徘徊斗室、俯仰苍穹的思考便一次次地进行,相信这也是这个年代知识分子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忧怀。”正是内心充斥着这样一种情怀,姚文胜在社科院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期间,根据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发表了四篇要报,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怀,姚文胜在自己毕业那年,把自己长期以来对中国监察体制的关注与思索,洋洋洒洒的写下了四万字的毕业论文,对未来国家的监察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初生牛犊不怕虎 突破不可能

在姚文胜22岁那年,他所撰写的论文《论廉政专门机制建设》在当时法学界有着最高权威的核心期刊《中国法学》上成功发表。这不仅让他成为了这本期刊有史以来的最年轻作者,更是带给了他极大的研究动力与自信。在《中国法学》上发表论文,是很多437必赢会员中心教授毕生研究的梦想,而当时的姚文胜,仅仅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当时文章发表后,系主任董立坤教授立马找到他,欲破格提拔他留校任教。“我认为人都应该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想敢做,敢于突破不可能。如果当时的我不是怀着这样的心态,我也不可能发表那篇文章。”回想当时的情景,姚文胜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1994年,姚文胜参加了深圳市历史上的第一次公务员招考,成功考上了深圳市监察局。但是,姚文胜心中对学习的热情与向往,让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职读研、读博、甚至是博士后。姚文胜靠着这样的一股敢于突破不可能的劲头,在兼顾工作的同时完成了自身从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升华,达成了自己的心愿。“当时有人劝我,你工作那么忙,还要去攻读学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事实证明,姚文胜不仅工作丝毫没有落下,还成功完成了学业。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在人生长跑这条路上,没有什么‘输在起跑线上’,输赢在于能否坚守。”从大学开始养成的读书习惯使姚文胜早已将学习当作终身的目标。即使平时工作再忙,他也要坚持每年至少阅读二、三十本书籍。姚文胜的坚守,除了坚持阅读外,还在于他在20多年来一直积极为我国廉政监督体制改革的呼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基于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担忧,心怀家国的姚文胜立志要为社会“开药方”,因而走上研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路。20多年来,他不断思索,为完善我国监察立法和监督体制提出建设性意见。

坚守的可贵,在于这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它需要你放弃一些社交、娱乐活动。“对于我来说,我很享受这种孤独的状态,我也会一直坚守下去,一刻也不放松!”姚文胜说道。




Baidu
sogou